2020-01-08 11:03:46來源:微常寧
打糍粑是傳承千年的特色民俗,這樣的傳統習俗,在常寧各地,家家戶戶都流傳著,近日,人民網記者來到常寧市塔山瑤族鄉,見到一家村民正忙著打糍粑,頗感有趣和溫馨。
糍粑也稱年糕,它的原料是糯米,一般都是自家種的,粒粒珠圓玉潤。在做糍粑前,將糯米用冷水浸泡一晚上,然后用木制的蒸籠來蒸熟,待到糯米飯香滑、軟爛才出鍋。把放在石臼里,用粑棰將糯米飯打成粑。
打糍粑是個力氣活,通常是兩人輪流敲打,掌握好節奏,同時用力,原本粒粒分明的糯米逐漸結成一團。打好了的糍粑由兩人兩根木棒從碓臼里撬出來,用干凈的繩子將木棒上的糍粑退下來。熱糍粑是當時打來當時吃的,不經過壓制,主人會隨手揪幾砣熱糍粑遞給打糍粑和旁邊看熱鬧的人先嘗。
將糍粑扯成適合的大小,把它搓得圓圓的,壓得扁扁的,糍粑便制作而成,一個個圓似銀盤的糍粑再拌有白糖或芝麻的黃豆粉,咬上一口這樣的糍粑,一股濃濃的清香彌漫開來。
糍粑食法多樣,可煮可炸可烤,口味各異,食用方便。雖然手工打糍粑很費力,現在也很少見,但手工打造出來的那種嚼勁、柔軟是無法比擬的。打糍粑是兒時的回憶,有濃濃的年意和鄉情。
共0條評論
請登錄后發表評論,點擊 登錄 或 注冊
發表評論